在農村,那種一家一戶、兩塊磚一個坑的廁所隨處可見。而隨著東營農村旱廁改造的逐步推廣,這一現狀正在逐漸改變。
“農村廁所改造后,真是一點味兒都沒有了!”7月29日,記者走進墾利縣郝家鎮后岳村村民謝常德家中,見到了改造后的廁所,白凈的蹲便器側前方有一個壓水器,用來便后沖刷。雖然時值盛夏,廁所內幾乎沒有任何異味,連夏季常見的蚊蠅也是蹤跡難尋。
大約半個月前,郝家鎮對300戶農村旱廁進行了無害化改造。改造與否取決于村民的個人意愿以及是否適合改造,“不再一刀切,”郝家鎮政府工作人員蓋智廣說。
郝家鎮的農村旱廁改造只是墾利縣旱廁改造的一個縮影。墾利縣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、生活習慣和健康指數為目標,在全縣推行農村旱廁改造工程,并將這一工程列入了2016年為民實事之一。今年,該縣計劃啟動2449戶進行旱廁改造,計劃利用3年時間,在2018年前全部完成1.96萬戶農村旱廁改造工作。
根據省委、省政府要求,我市確定從2015年12月到2018年底,基本完成全市16萬余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。其中,2016年完成2萬戶,具體工作推進中,堅持能改多改,爭取盡可能多完成改廁戶數;2017年完成88284戶;2018年完成51834戶。
“2016年,市財政按照平均每戶300元進行獎補,各縣區財政獎補資金原則上平均每戶不低于300元。”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說。
采訪中,不少村民表示,農廁旱廁改造真是一件民生工程,“不用自己花一分錢,就用上了干凈衛生的廁所!”(記者 馬高超)